都说婚姻是避风港,可托尔斯泰的那句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”,真是戳中了很多人的心。
婚姻里的坑,有时候踩进去才知道有多深。道理我们都懂,可一旦动了心,脑子就容易犯迷糊。
而选老公这事儿,真不是儿戏,它赌上的是你后半辈子的幸福指数。有些男人,嫁了,那漫长岁月里的苦和累,就成了甩不掉的影子。
女人嫁给这三种人,余生注定会被耗尽。
01
第一种:家里的“影子丈夫”
有一种男人,他在婚姻里,就像个影子。你说家里有他这个人吧,但你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,更别指望他能帮上什么忙。
我认识个姐妹,她老公就是典型的影子丈夫。人是朝九晚五上班,钱呢?捂得死死的,家里开销、孩子学费,仿佛都跟他没关系。
我这姐妹儿,下了班就像上了发条的陀螺,接娃、做饭、辅导作业、收拾屋子……忙得脚不沾地。
她老公呢?每天下班沙发上一瘫,手机游戏刷得飞起,或者哥们儿一个电话,人影儿就没了。
家里的事?孩子上几年级了?老师姓啥?他一问三不知。逢年过节?甭指望礼物。你头疼脑热?他可能觉得你矫情,自己有点不舒服倒跑得飞快。
日子久了,她觉得自己就是个全年无休、还没工资的“高级保姆”,心里的苦水都快漫出来了。
罗翔老师说过:“真正的责任,是理解并承担起你所扮演角色的重担。”
而这样一个自私、不顾家的男人,会让你很心寒,因为这场婚姻的重担,注定都是你一个人扛。
跟这样的人过日子,最怕的不是身体累,是心累。
电影里那句话太扎心了:“曾以为世界上最糟糕的事,就是孤独终老。其实不是,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。”
嫁给他,耗尽的何止是爱情,是你的心力,更是你的精气神儿。
02
第二种:家里家外“两张脸”的“大老爷”一样的男人
还有一种男人,在外头那叫一个风光体面,待人接物有模有样,同事朋友都夸好。可一关起家门,立马变脸,活脱脱一个“土皇帝”,大男子主义爆棚。
他们骨子里觉得“老婆是我的人”,就得听我的。小到你今天穿什么衣服,大到你该不该换工作,都得他说了算。
你要有点自己的想法?那就是“不听话”、“不懂事”。
他们最擅长的是什么?是打击,是控制,美其名曰“为你好”。把所有的好脸色、好脾气都给了外人,回到家,把最不耐烦、最刻薄的话,像刀子一样甩给最亲的人。
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,这种表现背后,往往藏着深深的自卑和不安全感,可悲的是,买单的却是他身边最亲近的妻子。
就像作家苏岑点破的:“感情中最大的消耗,不是争执,而是无休止的否定与打击。”
跟这样的男人生活,你做什么似乎都不对,说什么似乎都没分量。
他就像一个“情绪黑洞”,不断吸走你的能量和自信,让你在日复一日的否定里,变得越来越怀疑自己,越来越不快乐。
03
第三种:那个永远“长不大”的“乖宝宝”男人
最后一种,乍一看可能还挺“乖”,没啥脾气,甚至对你挺好。但深入接触,尤其是涉及到他原生家庭,你就傻眼了,因为他是一个精神上没“断奶”的“妈宝男”。
这种男人,身体是成年了,心理上还是个离不开妈妈的“巨婴”。经济上可能依赖父母,思想上更是唯母命是从。口头禅离不开“我妈说……”、“我妈觉得……”、“我妈不容易……”。
你们小两口的事,但凡有点风吹草动,他第一反应不是和你商量解决,而是扭头就向他妈“汇报”或者“求救”。
婆媳之间要是有点矛盾?别指望他护着你、调和关系,他大概率会缩回妈妈的羽翼下,留你一个人面对尴尬和委屈。
他可能不是故意使坏,但他那份对母亲“愚忠”式的“孝顺”,注定要以牺牲你的感受和你们小家庭的独立性为代价。
张爱玲看得很透彻:“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,念的是男人,怨的是男人。”
诚然,嫁了个精神上没断奶的“大男孩”,你这婚姻,就变成了一场和另一个女人旷日持久的“拉锯战”,一起争夺一个心智上从未真正独立、也无法完全属于你的男人。
他那看似无害的“听话”,恰恰是婚姻里最让人窒息的枷锁。他的山盟海誓?听听就好,一旦和他妈妈的意见冲突,那些承诺脆弱得像张纸。
04
哲学家绪儒斯说得好:“婚姻的持久,靠得是两颗心。”如果不幸嫁给了上面这三种人中的任何一种,那你这后半辈子,很可能就是在孤军奋战中被一点点消磨、耗尽。
真正值得托付的良人是什么样?三毛的话特别实在:“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、吃饭、睡觉、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,是不会长久的。”
所以,他得扛得起责任,并且尊重你,更得有主见有担当,能和你一起守护好你们的小家。
人生辽阔,莫在贫瘠的关系里耗尽春光。
姑娘,人生路长着呢。与其在一个让你身心俱疲的关系里耗尽所有春光,不如先学会好好爱自己,活出自己的精彩。
遇见良人,是命;成为福人,是运,要始终保持清醒,因为你的好,值得被对的人好好珍惜。